为丰富“子衿”计划活动形式,深入开展境内外学生的交流学习活动。11月11日、12日晚,院学生会境外生联络部于文科楼会议室开展线下主题观影学习活动,全体党员导生、在校境外生到场参加。
电影《阿Q正传》根据鲁迅同名小说改编,以辛亥革命前后的浙江农村为背景,塑造了阿Q这个身心受到严重摧残,以“精神胜利法”进行自我麻痹的落后农民形象。从盲目自大逐渐变为自轻自贱的阿Q,只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百姓常态的一个缩影。阿Q的阶级地位导致他欢迎革命,但并不了解革命,最终,认识糊涂、精神麻木的阿Q被篡夺了革命果实的封建帝制阶级枪毙示众。
放眼当下,仍有很多“阿Q”将自己与更不幸的人作比较,从而获得心理安慰,如果一直保持这种充满逃避的心理,不幸将持续存在,最终酿成悲剧。
第五组党员导生组长 21级汉语言文学2班 邱如敏
子衿计划第一次线下活动以集体观看《阿Q正传》的形式举行。阿Q精神的内涵通过影片生动呈现,发人深省。鲁迅先生对当时社会的深刻思考,对人民麻木不仁的痛心焦急一览无余。随着剧情的推进,同学们或欢笑或感慨,彼此心灵的距离被拉近了许多。与独自读小说相比,集体观影是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,这也使我收获良多。
第七组境外生负责人 22级中国语言文学类2班 张文恩
影片描写的是一个落后流浪的雇农阿Q,靠打短工为生,社会地位低下,他的现实处境悲惨之至,但在精神上却“常处优胜”,靠着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,“战胜”了很多人,可终究拯救不了自己的性命,丧生在封建统治者的屠刀下。影片中通过周围的人物形象和环境描写,侧面突出阿Q的个性,令我感触颇深。正像鲁迅先生所说的,阿Q有着“农民式的质朴,但也沾染了游手之徒的某些油滑”,但在当时的社会压迫下,阿Q最后也逃不了可悲的结局。
文学是电影的灵魂,电影将静态的文字转换为动态的光影,用更直观的镜头语言重新讲述经典作品。本次“子衿”境外生成长计划主题观影活动加深了党员导生与境外生之间的交流,也激发了大家对经典文学作品的兴趣。回望传统,放眼未来,“子衿”计划将秉承“会通中外,并育德才”的校训,为“知行合一,互助成才”的目标蓄力前行。

“子衿”境外生成长计划开展主题观影活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