季羡林、饶宗颐两位先生在国学界被称为“南饶北季”。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受聘于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名誉教授,提出“华学”理念和主张。饶宗颐先生作为倡导“华学”之第一人,对“华学”有如下阐述:“昔吾国学术界有‘国学’与‘汉学’之说,然‘国学’一辞非吾邦独有;‘汉学’又易与汉宋学之争蒙混。职是之故,宗颐乃有‘华学’之提倡。‘华学’者,吾中华民族之研究也。无论中西,无分古今,举凡一切涉及与吾中华民族文化有关之研究论述,均可纳入‘华学’。”
由是,“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”2011年12月11日至12日在澳门太阳集团城tyc召开,来自法国、美国、日本、韩国以及香港、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近百名海内外专家学者参会。“第二届‘饶宗颐与华学’暨香港大学饶宗颐学术馆成立十周年庆典国际学术研讨会”2013年12月9日至10日在香港大学举行,来自海内外的130多位学者齐集香江,共同围绕学界泰斗、suncitygroup太阳集团名誉教授饶宗颐的学术研究、华学等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。2015年澳门太阳集团城tyc与香港大学等将在香港联合举办“第三届饶宗颐与华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暨饶宗颐先生百年寿辰庆典”。
为了弘扬饶宗颐先生倡导的“华学”理念和主张,加强我院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建设,在海内外传播中国语言文化,我们组织suncitygroup太阳集团教师申报并遴选“华学大讲堂”百场讲座,于2015年-2016年开设完毕,不定期公开出版《华学大讲堂学术报告集》。华大专场讲座欢迎社会各界人士聆听,社会各界有意邀请专家讲学,请与我院院办联系。电话:0595-22693656。
附件:suncitygroup太阳集团“华学大讲堂”选题(2015-2016)
suncitygroup太阳集团
2014年12月4日
附件:suncitygroup太阳集团“华学大讲堂”选题(2015-2016)
类别 |
姓名 |
职称 |
学历 |
讲座名称 |
讲座对象 |
语言类 |
孙汝建 |
教授 |
博士 |
“他”与“她”惹出的语言是非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句子研究的三个平面反思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王建设 |
教授 |
博士 |
《世说新语》的独特人文景观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闽南方言文化的特色及其传承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索燕华 |
教授 |
本科 |
诗文朗诵艺术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口语表达艺术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胡 萍 |
副教授 |
博士 |
学古代汉语,培文化之根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永不言弃“语文”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朱媞媞 |
副教授 |
博士 |
母语方言对学生共同语学习的
影响及其对策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胡斌彬 |
副教授 |
博士 |
现代汉语认识情态标记的语义
语用功能及形成过程 |
研究生、教师 |
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杜晓萍 |
讲师 |
博士 |
诗词格律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汉字的构造及文化内涵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朱晓雪 |
讲师 |
博士 |
出土文献的作用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甲骨文字趣谈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王跃龙 |
讲师 |
博士 |
怎样构建一个小型语料库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语序颠倒现象研究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袁碧霞 |
讲师 |
博士 |
方言与文化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语言调查与研究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吕晓玲 |
讲师 |
博士 |
近代泉州方言给予义动词的演变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泉州方言“会”与“得”之
交集及相关结构之嬗变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文学类 |
马华祥 |
教授 |
博士 |
如何鉴别明代传奇的声腔归属?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忠孝戏的感人力量及其生命力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毛 翰 |
教授 |
专科 |
歌词创作的原理和方法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刘文辉 |
教授 |
博士 |
这个时代,我们何以需要
高尚阅读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这个时代,我们到底需要
怎样的大学生活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庄伟杰 |
教授 |
博士 |
文学到底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人生与学问的三个关键词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朱 鸿 |
教授 |
硕士 |
唐代杜甫诗解析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唐诗的意境与哲学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新就业形势下大学生的能力建设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刘少勤 |
副教授 |
博士 |
朝东与朝西:鲁迅的两副面孔 |
研究生、教师 |
做梦与做文 |
本科 |
蔡志诚 |
副教授 |
博士 |
当代先锋小说的艺术探险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西方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田文兵 |
副教授 |
博士 |
莫言的文学经验与创作启示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理论建构
与问题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陈庆妃 |
副教授 |
博士
在读 |
马华文坛的副刊现象解读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新移民作家的回流与创作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骆 婧 |
副教授 |
博士 |
从课堂到田野:论研究视野与
方法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地域、民系与文学
—以闽南戏曲为例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张夏珍 |
讲师 |
博士
在读 |
一个内地人的台湾情结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吕赫若生平及思想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郑绍楠 |
讲师 |
博士 |
悲剧精神与文化性格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原始思维的现代意义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王 军 |
讲师 |
博士 |
西方文学的年龄观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水浒中的女性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马娟娟 |
讲师 |
硕士 |
网络与文学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海外华文文学的跨界传播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林小云 |
讲师 |
博士 |
左传“巫史交融”的叙事特征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吴越春秋与东汉今文经学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黄立一 |
讲师 |
博士在读 |
唐宋诗歌审美范型的演变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中国诗学流变论
——如何读古代诗词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谭艳红 |
讲师 |
博士在读 |
中西文化差异的最初表述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蒋晓光 |
讲师 |
博士 |
礼与先秦文学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高祖斩蛇起义故事发微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苗 民 |
讲师 |
博士 |
忠贰之辩与夷夏之防—从刘伯温
背元投明的历史困境谈起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晚明“小品”作为审美范式之
建立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黄文虎 |
讲师 |
博士 |
美国汉学视野下的《金瓶梅》
研究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符号标出性与革命话语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欧阳
光明 |
讲师 |
博士 |
复杂文学场中的“寻根文学”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新移民文学的创作误区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倪思然 |
讲师 |
博士 |
战后台湾小说与电影中的民众
情结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大陆赴台女作家的创作特色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杨 颖 |
讲师 |
博士 |
日本诗人北村透谷和中国古典文学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北村透谷在中国的译介和研究情况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钱韧韧 |
讲师 |
博士 |
郭沫若与《女神》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穆旦:新诗与翻译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苏文健 |
讲师 |
博士 |
问题与方法:海外华人学者批评理论研究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谱系、方法及问题:海外中国抒情传统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文化类 |
王 琰 |
副教授 |
博士 |
中国电视新闻栏目跨境传播的受众接受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中国电视对外传播的体制创新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郭艳梅 |
副教授 |
本科 |
大学生微电影创作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媒体人该为观众提供什么样的
影视作品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肖 航 |
讲师 |
硕士 |
华文媒体与软传播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软传播理论与渊源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张志坚 |
讲师 |
博士 |
两岸大众传播交流与两岸共同体建构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台湾传媒的新发展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陈辉兴 |
讲师 |
博士 |
中国公益广告运作模式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新媒体环境下的公益广告传播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刘向东 |
讲师 |
本科 |
中国当代审美经纬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图像风格漫谈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连子强 |
讲师 |
博士在读 |
媒介化社会与两岸民间传播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太阳花学运以来两岸局势与民间
交流的新格局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邹文兵 |
讲师 |
博士在读 |
品牌的致胜之道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广告传播模式的嬗变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马正恺 |
讲师 |
博士 |
资本主义与公共关系的因果联系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新闻学的未来走向何方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钟 丽 |
讲师 |
本科 |
摄影专题讲座“一点巴黎”
(Un peu de Paris)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胡 冰 |
讲师 |
硕士 |
广告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朱丹红 |
讲师 |
博士 |
青少年网络游戏的社会互动与
认同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华尔街舞台上的中国传媒企业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张 璠 |
讲师 |
博士 |
广告创意及作品赏析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新媒体广告对人们生活影响
—以网络视频为例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谢佩芯 |
讲师 |
博士 |
生活和造形创意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
符号思考美学 |
本科、研究生、教师 |